工程簡介
工程基本資料
工程名稱:萬大-中和-樹林線(第一期工程)LG06車站土建工程
監造單位:臺北市政府捷運局第一區工程處土九所
設計單位:台灣世曦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施工廠商:新亞建設開發股份有限公司
工程金額:1,416,800,000元整
開工日期:103年12月02日
預定實質完工日期:115年05月27日
工程範圍
(LG06車站位置示意圖) | (LG06車站橫剖面示意圖) |
工程簡介
萬大-中和-樹林線(第一期工程)路線由捷運中正紀念堂站起,向西沿南海路下方過和平西路後接西藏路轉萬大路,於華中橋前左轉地下穿越新店溪,至新北市保順路、保生路轉中山路、連城路至金城路,並於金城路北側農業區設置機廠及設一支線車站臨莒光路,路線全長9.5公里,共設9座地下車站和1座機廠。
CQ861標萬大-中和-樹林線(第一期工程)LG06車站土建工程位於新北市中和區連城路與景平路口西南側之連城路下方,為一座地下4層之疊式月台車站,連城路兩側各設有一出入口,車站長度約140.4公尺,寬度約20.45公尺,月台長度80公尺,開挖深度達地下33~35公尺,採連續壁擋土深度達地下55公尺。
LG06車站為萬大線與環狀線中和站(Y11站)交會車站,由於萬大線為地下型式,環狀線為高架車站,兩者以地下連通道銜接站內轉乘,其中在景平路區域已由環狀線工程先行施作,後續再由萬大線CQ861施工標負責施作銜接至LG06車站。
工程地質
1.松山層:軟弱粘土層與粉土 層為主(N:2~9)
2.卵礫石層/崩積層
3.砂岩/頁岩互層所組成之岩盤
4.地下水:GL.-1.5~3m±
5.車站主體連續壁貫入岩盤5~10m
車站建築意象構想
捷運萬大線車站建築意象構想主題為【綠.律】,強調捷運的建設將引領大台北地區,減少排碳、邁向綠色的生態城市,並串連不同自然與人文環境的律動,展現不同的城市旋律,萬大線所經過的區域都有屬於自己的文化、綠地、產業、交通,這些不同的區域特色,隨著時間的變遷和城市的發展,經過了許多改變,有些變成了老臺北人的記憶,有些推動了臺北的現代化。
LG06車站周邊則結合一江新村、四知八村、安邦新村等當地眷舍特色、捕捉社區及眷村文化之生活律動,選擇「茶花」作為時代與族群在該地區的印記象徵,並呈現於車站建築裝修內,藉以加強自明性,並呼應萬大線藝術主題。 LG07車站鄰近遠東科學園區及中和工業區等,為強調本站擁有工商生產及產業轉換等特色,表現中和工業區的產業律動,選擇「苧麻」作為時代與產業發展交疊的斷面象徵,以展現本地產業轉型的力量。LG08車站附近有員山、嘉穗公園等自然生態區,為呈現本站擁有綠意視野及都市釋放等特色,選擇「田字草」作為物種生生不息的象徵,來表現出車站周遭自然山林的生態律動。
LG06車站建築造型主題
LG06車站位於連城路、景平路交口,並與環狀線交會,周圍附近有許多大賣場及生活購物中心,為熱鬧的新興商業與購物區,為強調本站擁有商業繁茂及交通節點等特色,故本站以「穿越光廊‧都會樂活」為設計主題,來表現出車站的活力。
本站設計上除營造整體風格外,為了提供旅客一個清楚的意象,所採用的建築元素建立在簡潔、合理的設計概念上,使其在現有多樣而稍嫌雜亂的都市中,不致增加更多的複雜與壓迫感,進而導向都市的秩序感,對都市居民產生指標作用。
出入口外觀則擷取白天的「光」與夜晚的光「韻」作為車站設計意象,以盒內引光、盒外透光之「光盒」為造型發想,在不透明長方型混凝土盒子中,以長條形開口採光及透光,隱喻都市車流之韻律,以穿透性高的透明玻璃牆,引進自然光,利用虛與實、明與暗對比,強化出入口的自明性,使出入口白天不需人工照明,達到節能的效果。
LG06車站出入口建築造型
完工後效益
萬大線第一期工程完工營運後,預估每日運量可達24.7萬人次,可疏解萬華、中和、永和、土城之旅運交通時間及成本。
未來「捷運三環三線」完成後,大臺北都會區捷運長度將達到300公里,超過600萬人口得以享受到捷運帶來之便捷,且其路權獨立、班次密集、高載客量等特性,可大幅縮短各區域間交通時間,紓解都會區繁重交通量,帶動新、舊都市地區開發及更新,均衡各區域發展,形成「多核心」發展趨勢,屆時民眾將可明顯感受到生活圈變大、變方便了,也更符合大臺北雙生活圈之理想。
